URL
summary
slug
leimon-zhubao-20220925
3 則內容精選
⚡️ 2 則精選好內容
1. 全屋智能家居的一日生活應用:最好的裝潢,是當你能因此更瞭解自己
2. 赫曼·米勒背後的設計師:設計不是為我們展示未來,而是將我們帶到未來
2 個工具方法
💻 2 個數位工具&品質生活方法
1. Obsidian 綜述:新 UI 新征程
2. Gamma:讓做 PPT 像 Notion 一樣簡單但強大的工具
1 個小故事
🤔 1 個小故事和思考
距離 2022 年結束,不到 100 天了。看到網路上有個討論蠻應景的?「什麼時候可以考慮離職呢?」轉節錄我認為最佳的答案……
一句話啟發
不要試圖去改變或說服別人,很難。
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也最容易。
最後更新
Mar 7, 2025 11:02 AM
password
隱藏內容
date
Sep 18, 2022 → Sep 25, 2022
tags

終於要邁向下階段了?
- 雖然我們智能工作宅影片工作量還有一堆待辦,但這週先上線了【全屋智能家居的一日應用記錄】,之後剩下【新家開箱 House Tour】的上下集,最沉重的大片就差不多先告一段落了,可以回頭清理一些被延後的重要任務,例如「付費訂閱會員的感謝年會&交流小聚」(如果你是《生活黑客之路》的付費訂閱會員,請記得去看一下信箱裡有報名登記表單,今早 08:00 寄出),當然還有 Notion 訓練營。
- 看著市場上越來越多人討論 Notion,我卻在這兩個月消聲匿跡,實在太不應該哈哈…預計十月、十一月來個回歸,開始發佈 Notion 相關的應用介紹和教學影片,也有計劃上線一堂「超效率的入門 Notion 直播講座」,目的是讓完全沒用過的朋友能在 2 個小時內上手,甚至開始知道這套工具能怎麼幫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有任何消息都會在這個《雷蒙週報》和你分享的,別漏掉阿!😆
1. 全屋智能家居的一日生活應用:最好的裝潢,是當你能因此更瞭解自己 🔗
- 搬入新家快一個月,終於把折騰許久的智能家居 Level 1 設定的差不多,可以記錄下自己真實的一日生活和工作情境,這五天收到不少肯定和回饋,很開心這支影片能讓更多人接觸到智能家居、對智能家居有更具體的想像,也讓更多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 「當市面上沒看到我理想中的智慧家庭,那何不自己打造一個?」對於家的空間設計,傳統上我們的想法是「一個休息、洗澡,睡覺的地方」,作法則是「交給建築和設計師來規劃」。不過身為一個骨子裡住著不甘於現況的靈魂,從決定要買房的當下,就開始思考我能主動多做什麼?把主動權拿回來,而不是給別人決定,職業、人生亦是如此,瞭解自己的過程,就是意義。
- 最後會選擇用「智能工作宅」這個標籤總結我們的家,是因為智能家居的有趣之處正是在於——你會開始主動地去思考自己的生活過程。即便這過程挺折騰的,因為你不會一開始就知道你最佳的開關位置,哪邊的燈應該自動開關?幾點讓你家哪裡的陽光自動灑進來?在哪個位置設置感應觸發最有效?什麼時段搭配什麼樣色溫的光最舒服、最能幫助專注和放鬆……等。


- 🏠 下一集 House Tour 是講整個老屋翻新的空間配置和風格設計,怎麼把原始自然感和現代科技感融合?所有的裝飾,底層應都是「實用」;這一支影片就是直接用我的一天視角,帶你看看全屋智能的真實體驗。
- 關於「人工智慧 vs. 人工智能」,我為什麼都講後者?我額外寫了一小則臉書貼文說這件事。
「高智能(intelligence),未必會產生大智慧(wisdom);「智能」是我們給機器的聰明,「智慧」是一種人類心智運作的高階能力,而且不是一種基本能力。」
—
2. 赫曼·米勒背後的設計師:設計不是為我們展示未來,而是將我們帶到未來。 🔗
- 「如果你不經常留意事物或者不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們,保持整體上的好奇心——那你已經不是一名合格的設計師了。」—— 唐·查德威克
- 坐著 Herman Miller 的 Aeron 2 已經要一年,還沒好好瞭解過它們背後的故事,這一小篇文章替我們簡單整理了它們的品牌歷史、設計理念和歷年來的重要作品,包含辦公室隔間(Cubicle)原來是它們發明的、機場座椅,還有躺椅。


1. Obsidian 綜述:新 UI 新征程 🔗
- 雖然我不用 Obsidian 有一陣子了(現在筆記和文章草稿的主力轉到 Heptabase),但看到這位作者寫 Obsidian 的方式,讓我有所啟發,或者說挺羨慕的。
- 他目前正在書寫 Obsidian 的系列文章,過去也寫過其他款 App 應用。是從一個新手的視角、解決問題的方向,或者一段時間出一篇這種「綜述類」的文章體,來描述整個軟體工具的變化和帶來的幫助。雖然我已經沒在用 Obsidian,但他的網站給我很大的激勵哈,等到我智能工作宅影片工作告一段落,我也要來大量寫 Notion 與生活和工作的應用了!🤘🏼
- 堅持輸出,往往是讓自己更熟練一套工具、思維和方法模型的最簡單途徑。
2. Gamma:讓做 PPT 像 Notion 一樣簡單但強大的工具 🔗
by Joe Hou
- 「讓做 PPT 像 Notion 一樣簡單但強大的工具:Gamma,老實說,好久沒有看到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 SaaS 產品了,雖然沒有非常細緻研究產品的功能設計,但驚艷是真的驚艷。簡單先寫個評測,後續會細緻研究一下」——Joe Hou
- 自從訓練營後,我很少在做 PPT(Keynote)了,雖然我最最最一開始是從簡報邏輯主題的講師起家,但能把時間專注在內容本身,把邏輯梳理清楚,版面設計應該只是最後的加分項。然而,我覺得 Notion 直接撰寫就夠簡潔、好看,又能有互動性,例如
Toggle List
。
- 這週看到這個軟體介紹:「可以粗暴理解為,PPT 的外形,Notion 的能力,遠超 Craft 級別的內容排版能力。」讓我蠻感興趣的,過陣子也來研究看看,先分享出來。
- 距離 2022 年結束,不到 100 天了。看到網路上有個討論蠻應景的?「什麼時候可以考慮離職呢?」轉節錄我認為最佳的答案:
第一,你確實在這公司沒成長了,你每天在空轉,你在消耗自己,你本是一把利劍,現在快被磨成廢銅爛鐵了。第二,你討厭所在團隊的人文環境,大家做一些看起來無釐頭、很可笑的事情,這已經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第三,工資和實力不匹配,溝通無果,無法共鳴。
- 之前回到台灣時,我也寫過一篇《怎麼評估去哪工作?「事人錢」三燈模型》,可以與這三點相互呼應,給所有正在混沌狀態中的人一個參考。
- 然而,這些好像把離職講得過於輕鬆,我從來不是個鼓勵人離職創業的人,雖然幹一人公司的人都很容易被這樣誤會。我對於選擇的觀念,一項都是——不是選擇「想要的」,而是選擇「我們所能承擔的」。這一點經驗和你分享,做個聰明而非魯莽的人。
本週思考:
距離 2022 年結束,不到 100 天了,你有什麼事情是必須完成的嗎?怎麼做?
本週好句:
不要試圖去改變或說服別人,很難。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也最容易。

🙌🏻 想獲得雷蒙的更多原創、限定內容?
除了雷蒙週報,加入《生活黑客之路》,每週再獲得一篇「原創專業內容」(自我管理、職場技能、個人事業經營、新時代數位工作術……等),不定期推出訂戶會員的專屬活動,在前方做你的生活黑客思維的指南針,改善默認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 本週付費內容&訂戶專屬社團的討論:
- 那些一日智能家居影片中沒提到的事,限定付費訂閱會員。
💰 每週好康&蒙友限定優惠
蒙友限定,好肉團購(牛排、豬排、火鍋片)
如果你也是對吃的東西有要求,會自己料理,想方便&合理的價格吃到好的肉,我們有長期合作的肉商品牌,有一般平台拿不到的優惠,別錯過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