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
https://www.facebook.com/raymondhou0917/posts/pfbid026BcHypFJWxEMaxT5WxqDL3txL1CeN1myQXtnAH4Y2rp6RFbTx9J7YJDvYNNX27AGl
summary
為什麼內容訂閱服務的付費吸引力如此微弱?是否純粹做資訊整理的模式已經行不通?在快速的社會中,長期訂閱是否真的值得?這些問題引發了我對《推播助欄》會員計劃失敗的深思,讓我想知道,究竟什麼樣的內容才能讓人願意付錢?
slug
subscription-20230124
3 則內容精選
2 個工具方法
1 個小故事
一句話啟發
最後更新
Jan 25, 2025 04:10 AM
password
隱藏內容
date
Jan 24, 2023
tags
訂閱會員經營
線上課程經營
個人品牌經營
【內容訂閱服務,吸引人付錢的本質是什麼?】
今天看到我自己非常喜歡,認為是「中文世界 Podcast 行業&創作者」的電子報指標《推播助欄》,決定取消他經營半年的會員計劃:「半年過去,『推播助欄』一共只獲得了 20 位會員的支援。」
這個 Newsletter 專欄是我在 2 年前經營《雷蒙三十》節目時開始關注,內容品質和文筆能力皆是一流。這專欄幫助我快速瞭解 Podcast 行業的最新消息&發現好節目,能進一步調整我的內容和策略。只是最近一年多因為沒有更新 Podcast 節目,所以很少打開閱讀。
然而,作者經營 2 年多,能看到他往期的高品質的作品成果,累積的電子報訂閱人數也不少,但當開啟付費訂閱服務後,卻只收穫 20 個會員,這告訴我們什麼?
———
1. 純做資訊整理的訂閱服務,已經無法做?
但志祺七七也是做資訊整理的服務,現在也做得挺不錯?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切得更細緻:
「做『資訊整理的文字內容』訂閱服務,還有出路嗎?」
雖然資訊在網路上唾手可得,但有人幫你搜尋、整理,咀嚼後再重新輸出精華給你,這種搬運整理的能力也是門手藝,我認為是值得付錢的。例如如果有人出一套「ChatGPT 跟 AI 繪圖的攻略資訊包」,我一定會花錢購買的。
不過這時候其實掉入了一個陷阱,
「訂閱服務」跟「資訊精華包」是不同類的產品。
2. 訂閱服務是雜誌,線上課程是書籍
確實,如果你看線上課程(或書籍)市場,的銷售量往往都比「長期」訂閱服務來的多許多,因為人們普遍都是沒耐心的,比起跟著你一段時間,還不如快點給我一個解答,解決我腦中卡住的這個問題。
那麼「長期收信的文字內容訂閱」到底賣的是什麼?
購買者買的是一種「生活風格」(嚮往),
或者說「對主理人的信任」,
想從他的視角去看某人某事。
然而,當你的興趣領域本身就很小眾,以《推播助欄》來說,主要是面向中文 Podcast 從業和創作者,這圈子並不大,可能就幾百,至多幾千人;面向大眾社會議題的志祺七七,圈子足夠大,加上又是更休閒娛樂的影片形式,所以純做資訊整理也能打出一片天。
3. 這專欄銷售不好的另一種可能:訂價太低?
曾聽說過一種研究實驗(自我應驗的預言),當兩個吃到飽服務提供一樣的餐點,A 餐廳賣 699,B 餐廳賣 399,最後顯示消費者在 B 餐廳的滿意度低於 A 餐廳,最後也是 A 餐廳得以生存,B 餐廳經營困難。
人們對食物的期待有一部份來自自己付出的價格,所以高訂價是某方面能讓消費者覺得他拿到的是好料;對於有品格、專業的創作者來說,也是種助力,除了表層的收入面,還有最重要的——創作者會更砥礪自己,拿出符合這價格的努力。
之前《推播助欄》的會員計劃方案,三個月 60 RMB,才 270 元台幣,或許賣個 300 RMB 的成效會更好?
———
不過,在一個追求快速的社會環境裡,
做「訂閱服務」真的是「找死」。
明明可以出單點,賣完不理的線上課程撈一筆
卻要走一遭陪伴式服務,不只是給購買者好料
還要去設計「學習感」(進步的感覺)
滿足購買者對於該領域圈子的休閒娛樂興趣
認真做長期訂閱服務的人都值得一個 Respect
去經營這時代的珍稀資源——「信任」。
他們正在用長期的時間和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