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的啟發?
創造一個合作模式,讓在這個模式下,你與員工都獲得合理的最大利益
建立時間
分類
狀態
🌱
專案
URL
https://www.facebook.com/jjgc610/posts/pfbid0nhb9hxChSPRWDEAo6QorB922PmzpE9AncFijxKcrhvSuNyHk2Vh9bjfqJcrQtoz1l
備註
Tags
其實很想睡
在抽了幾根菸後,還是決定打開電腦,想把心裡的話寫出來。
也許,我的社會性死亡就從這裡啟程。
鍵人林育聖先生昨天宣布退出「文案的美」經營,起因是因為過去離職的員工在「qollie求職天眼通」上發佈了在職時受的委屈,而林育聖先生也在自己的fb版上發佈的退出經營的訊息。
我與林先生是臉友,但並不熟識,關於他們這段勞資之間所發生的故事,我也並不了解,看起來,前員工所發的內容真實度很高(發佈者有到林先生的版上具名回應),看起來,林先生也認真的做了檢討與反省,我個人表示敬重。
這事本與我完全無關
但我那「逆風」的心情,卻從這裡開始發酵了。
因為「qollie求職天眼通」這個平台。
這個平台,據說在2017年9月結束了,當時三立新聞網記者下的標題是:『台灣良知垮了?揪慣老闆平台宣布解散』
內文中提到:『為維護求職者權益、減少「踩雷」風險,畢業於政治大學的古宗禎(Denny)和幾名朋友,於2016年開發出「求職天眼通」平台,幫助求職者在面試前可以了解這家公司的評價好壞,徹底避開「慣老闆」。這平台一出後在PTT上隨即引發討論,許多人認為是個很棒的工具,不但可以對一家企業馬上有初步的認識,還可以透過廣大網友的力量,對每一家公司進行監督。』
我相信『幫助求職者在面試前可以了解這家公司的評價好壞,徹底避開「慣老闆」。』是創辦人古先生的初衷,但我想問:「慣老闆究竟怎麼定義?誰來定義?」
在這個平台上,任何人可以用『匿名』的方式發文,表達他對某家公司、負責人的了解與看法,理想上的對應,就是創辦人所要達到的「理想」,其實我覺得挺好。
但,「人性」被考量了嗎?
理想中的發文應該是客觀的、是具體的「事實」,但真實中呢?
特別是在「匿名」的情況下,平台如何界定一則發言是客觀的陳述事實?又或者是情緒化的表達?是否為惡意的抹黑?
我在搜尋有關此平台結束營運的資料中,看到創辦人在ptt表達了失望與不滿,當中提及了:
「具有台灣特色的言論自由」;提及了
「對真實性有超乎極限的要求」;提及了
他不認同「匿名是不敢負責任的行為」;提及了
「我是法官,我說了算」;以及提及了
「與網路世界脫節,我才是世界的中心」。
很明顯的,這些不滿的觀點,都是著衝資方而來,直白的說,前述幾個他的看法,就是把「資方」兩個字加上去,例如:「資方對於真實性有超乎極限的要求」,例如:「資方與網路世界脫節」。
我想問:
1.言論自由是指,你可以躲在鍵盤後面,用匿名的方式檢討別人,然後被檢討的人要想辦法去自證清白嗎?
2.對於有爭議的事件,真實性難道不是最重要的事嗎?
3.對於有爭議且涉及法律的事件,難道不該訴諸法律嗎?
4.只要不認同你那自以為是的觀點,就是與網路世界脫節嗎?
Bullshit
到底誰在霸凌誰?
「薪資低 平均低業界5-8k 專業低 重要的是服裝形象
花一堆租金租漂亮的辦公室也不多加員工一點薪水
喜歡搞一些場面罷了」
這是多年前,我們公司一名員工於短暫上班數月,在提出不適任離職後,於「qollie求職天眼通」這平台上發的匿名文。
當時,我曾經想過要對這平台跟這名離職員工提起告訴,但我作罷了,我只能阿Q的催眠自己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就是個初出社會不懂事的年輕人…」我大器嗎?不,為這個事,我挫折難過了很久,我多次的懷疑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的經營者。
但我想問,你做了什麼?
一個完全沒經驗的新人,薪資是在面試時就跟你談定的,工作中表現不佳,學習跟不上進度,也就幾個月的時間因不適任離職,然後你一句薪資低,我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不是對你,是對大家)
但我必需客觀的說,依你的表現(還沒有談能力哦),你的薪資真的高不了。
專業低
到底是你的專業低?還是我們這家公司的專業低?
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麼?
我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不是對你,是對大家)
重要的是服裝形象
孩子,你每天衣服都是皺的,頭髮像一個星期沒洗,我要求服裝儀容整齊有什麼不對嗎?難道我的客戶要面對你一副要死不活,像從垃圾堆裡走出來的樣子嗎?
花一堆租金租漂亮的辦公室
也不多加員工一點薪水
辦公室權狀75坪挑高4米2,加上樓中樓實際使用面積大概55坪,員工平均12人,也就是人均可以享用到4坪多的工作空間,單人工作桌140*70CM+上側桌,不美嗎?
請問:租金我要讓你出到半毛錢嗎?我把工作空間弄得寬敞舒適,難道是我自己爽嗎?你知道勞基法有規定要給員工好的工作環境嗎?
公司每年依個人表現,每年平均調薪1次以上(最多有到3次),哦,對了,就是來不及調到你,你就不適任離職了。
是的,以上都是事實,我不用避諱什麼。
我再強調一次,我相信平台的創辦人初衷是『幫助求職者在面試前可以了解這家公司的評價好壞,徹底避開「慣老闆」。』
但,你根本沒有準備好,你以為你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站在至高的位置改變這個世界,我要告訴你,你錯了,而且錯的離譜,在你根本沒有準備好、沒有求證事實的配套、沒有任何能負責任的具體做法時,你什麼都不配。
而這種打著言論自由,幫助求職者旗號的半桶水做法,你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只是在增加勞資雙方的對立,扼殺企業正常發展的劊子手。
永久的傷害誰承擔
對,這則留言到此時此刻為止,仍然留在這個已停更多年的平台版面上,任何求職者只要在這個平台上輸入「博盛」,就會看到這則判我們死刑,而我們連反駁機都沒有的虛擬罪罰上。
自省
關於薪資
每家公司有自己的定義跟敘薪規則,公司並不是給一個假數字把你騙進來,然後給你低薪,如果覺得低,為什麼一開始你要接受?我必須說,它是一個對應性的付出與獲得。
這家公司幾乎每個員工都是白紙進來,在所學有成之後離開,我從沒擋過誰或給誰難看,試問:白紙進來的時候,你如何高薪?
員工的專業有進步了,工作達到標準,公司是主動調薪(並沒有一年一次的限制,有的一年可以調三次),我自認沒有虧待過哪個員工,有的話請公開站出來爆料,如果我確實讓你委曲了,我一定公開道歉。
關於薪資,公司一開始小的時候,能給的真的有限,但一路薪資制度的調整,早就已經跟員工能力進行相匹配;目前計薪的方式:本薪+全勤+案件獎金(至少有六、七種)+接案獎金(3%以上)
關於服裝儀容
版上的朋友、客戶,不管你是否真實的認識我,但我相信我給大家的外在儀容形象應該不算差,這難道不是最基本的嗎?
一個在事務所、顧問公司任職的人,整齊的服裝儀容不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嗎?
我對同事的要求,男生盡可能是襯衫(不特別要求要打領帶),夏季可以是帶領子的POLO衫,星期五可以T恤,不變的基礎是整齊乾淨,女生則是以整齊為主,我真的無法接受服裝凌亂,滿頭散髮,之前有員工染了個綠髮,被我唸的半死;我能接受員工有個人特色,但還是要顧及到工作中的相應形象。
關於公司的小福利
生日禮金、端節獎金、秋節獎金、季工作獎金、年終獎金、團體意外保險、上課補助/季、購書補助/月、證照考試補助/年、隨時的飲料零食,而且我們鼓勵同仁進修,這些都是小確幸,但以一家中小企業而言,我自認為已經很盡力。
關於專業
能在我這邊任職滿兩年以上的工程師,出去都沒在丟人的。
這點也是我很自豪的一部份,在這邊任職滿2年以上的專利工程師,只要夠認真,基本上會具備的專業技能一定包括:
專利檢索、專利說明書撰寫、專利審查意見報導、專利申復理由書撰寫、再審查理由書撰寫、專利侵害鑑定,而且是熟手。
在場如果有同行的朋友,可以幫我判斷一下,這樣的工程師行不行?
對,你入行在我這裡的起點薪資或許不算高,但過程會調整,你離開的時候,我相信你也是滿滿的專業。
至於場面,我沒搞過什麼場面,大概就只是無止盡的自拍吧。
在這個一直徵不到人的時間點,發這篇無疑是提油澆火,但我實在太鬱悶了,反正我準備社死了。
憑什麼對員工有要求、有期望就是慣老闆?
憑什麼資方就只能啞吧吃黃蓮?(是對這個平台,對這個畸型無止盡滿足一些無理勞方要求的市場,非對應林育聖先生事件討論)
能預期的,這篇內容可能會讓很多人的心裡不舒服,但我想讓你們知道,不是只有你們委曲有話說,經營者也是。
前兩天晶華酒店潘思亮先生在股東會上表示人力資源不足的嚴重問題,建議政府要研擬開放引海外人才進台灣,底下一堆人風涼的說:「給五萬就找得到人了。」、「就是想省錢啊!」我想說的是,那也得「你值五萬」,你值,十萬我都給。
還有,真要引進海外人才,資方要付出的代價才是更高,說「想省錢」的人,我只能說你還是帶著你的神邏輯回家躺著吧。
好了,真的夜深了,我得總結一下
我無意想跟勞方形成立,我分享一個邏輯,事實上在我這種知識類型的產業裡,員工的專業越厲害,經營者越輕鬆,我無時無刻都希望每位員工很專業、很厲害,真能如此,那我離名利雙收還會遠嗎?而我相信多數的經營者跟我的期待是一樣的。
求職者其實可以審視自己的專業與工作的匹配度,有差距沒關係,專業是可以學習跟累積的,這家領的不夠多,只要專業有了,下家還會少嗎?
與其每天酸話抱怨不斷,不如好好的精進自己的專業,終有一天也能你說了算。
至於我,也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受員工尊重的慣老闆。
2023/6/17 該來的就給他來的詹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