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標籤
效率提升
人生態度
日期
Mar 6, 2022
主題(relation)
完成
分類
觀有所思
連結
提問:[你覺得,完成是什麼?]
我們常說有始有終,不要虎頭蛇尾;先人的教誨莫如是。但現實是有多少事情,因為各種因素,甚至沒有開始便已結束?對於我們來說,在訊息爆炸、事情接踵而來的生活中,【完成】兩個字似乎變得更難了😞。
當聽著誰要做什麼、誰想完成什麼的時候。有經驗的朋友或許都心裡有數,根本不必在意其進展,因為多半沒有結果。為什麼呢?觀察我們身邊,如果有一百個人跟我們說要做某一件事情/建立一個好習慣,那他們當中大概只有不到一、兩個人會抵達終點。而這之中,九十個沒開始;剩下出發的那些,不是無法堅持,就是被迫中斷,導致悽慘的達成率。
這也是為何會有”行百里,半九十、功虧一簣”之類的成語了因為古人深知其中奧妙阿!
完成,是個動詞,單純指事情的終了狀態,不含有任何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他也是這麼的重要,因為其可能會成為一個人的固定習慣。同理,未完成也是。畫龍要點睛,事情也需要完成。
被"沒有完成"害慘:
曾經,我有位朋友,因為一堆沒完成的事情害慘了她自己😐。
說說開頭那位朋友的故事,她個性本純樸也天真。在剛出社會時,隻身到高雄做業務。因本身不成熟以及缺乏適當的培訓,導致幾乎所有開發、跟進都胎死腹中。主管對於這不可置否,只是要她進行著更多開發,這造成她最後習慣了開頭,卻總是沒有結尾,除了對業績沒有正面影響外,也造成了她習慣於未完成。
怎麼個習慣法?在開始→未完成→開始...不斷循環🔁的影響下。累積的壞處,已經讓他習慣於說、空想,但卻沒有後續相應的動作,有了也很少;一旦沒人跟他說步驟,馬上就沒有下文。滿腦子想著不是接下來該做什麼,而是不相干的、不知會不會發生的未來。造成動作緩慢、頭腦駑鈍,也成為在他人眼中的"笨”❌。
在這種狀態下,我認識的她,已經幾乎沒有行動的能力,剩下的只有滿滿腦袋空轉。而她的結局,就是在不斷換工作、遭受嫌棄中,失去生存能力及勇氣,回到家裡、回到家鄉。
給我的啟發:
她的案例,雖然極端,也讓我警惕再三。因為我過去也曾有類似經歷,也曾被長輩提醒不要老是放棄一些已經投入很多成本的事情。而未完成的、沒有下文的事情多了,我發現會開始影響心態💔。
尤其當自己一段時間做什麼都未完成時,是極度容易陷入倦怠而無法自拔的。
而當事情一件件做成時,累積的不只是成果,這其中還包含著對自己的信任;一個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的信任!而這種連續完成的習慣,不就是大家眼中的【靠譜(可靠)】💪?
追求過程?有什麼不好?
當然,這當中也一定會有人追求過程。覺得不求結局好壞、單純追求過程樂趣,何不快哉?當然,我也覺得這是一種處世態度,覺得唯一要注意的是:
"過程 vs 結果 : 追求過程,就一定可以出結果嗎?”
我這麼認為: 一件事情精不精采?當你完成它之後,回頭總結,總是可以發現各種閃光點✨、精彩片段🎉。但是當事情沒有被完成,先前的所有精彩都會變成殘酷的笑話;又是一堆沒有完成的塵埃。
同理,意義、價值也是如此,同樣是一種後見之明。當事情完成,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才有討論意義的餘地。
為什麼這麼說,試想: 一個超級英雄,某天受到使命召喚,要去完成他的英雄之旅。他告別家鄉、到處找同伴、打怪升級買裝備。探險的足跡不斷向前延伸。然後....沒有然後了。
聽到這樣的故事會覺得如何?我指的就是這種感覺😂。
結語:我們還是該追求完成
當然,一昧追求完成。很多時候也容易走偏門做錯事。而且事情也幾乎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完成。因此,該如何抱持正直、耐煩的心態、不忘初衷,就是拿捏分寸的藝術了🤏。
至少,這是在追求行動上的,而不是腦中的完美主義。雖然可能不有趣、不夠華麗。但文明不就是這麼一點點、事情就是這麼一步步地建構起來的?
每一件事情到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有哪一件事情不是,那代表還沒有到最後。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追求完成,把他變成一種個人習慣,縱然我跌跌撞撞,但是我的確有能力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標。
如此,便只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如此,我們便躬身入局。
而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完成是什麼呢?
彩蛋:
連結是一個我超喜歡的小說人物,章北海的角色單曲。
作為小說"三體”的配角、面對注定打不贏、無時無刻監控地球的外星敵人。
沒有資源的他,騙過了所有人。
將信念深藏在心,成功執行了屬於自己的正義。
並且捨身就義,保存了人類文明的火種。
他,執著於"完成”,雖為虛構,但令人肅然起敬。

補充:
歐巴馬、祖柏克、喬治馬丁等爭相推薦的小說【三體】是什麼?可以參考以下連結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owHo2y-hI
Have a good day;and great day. 今年的我們會好運旺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