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坑日Sep 21, 2021推薦人Blue #1683連結https://obsidian.md/簡介筆記資料庫的系統工具,它可以快速地建立筆記,並且透過關聯字來做串連,並以神經元圖像式的方式做連結,如果在某個領域的知識有長期做筆記的需求或習慣,用obsidian做筆記,未來就可以很快的了解各筆記之間的關聯性,而且更全面的觀看資料庫。類別軟體PAPAYA大大有做一支介紹影片:天哪我給大腦開外掛了!它完全顛覆了大家對筆記軟體的認知 | Obsidian 教學► 內容綱要 (影片有提供 CC 中文字幕喔)00:00 開場白01:13 要點一:捕捉生活中的靈感與想法03:20 要點二:用自己的話寫筆記04:19 要點三:引用內容要標注出處05:02 要點四:建立筆記之間的連結06:38 要點五:每則筆記必須簡明扼要07:26 筆記關聯圖08:25 Obsidian 的外...https://youtu.be/Egj_DdGUIDI也有人寫過不同筆記軟體的比較你所知道的「筆記工具」,早就演化成不同的物種這幾年網路上出現了非常多款的筆記工具,從大家熟知的 Evernote, Bear, Google Keeps,到近期出現的 Obsidian, Roam Research, RemNote。 NoteApps.info 這個網站的比較了 23 款的筆記工具、超過 267 項筆記功能,應該是目前網路上最完善的筆記軟體分析: 這麼多的筆記工具,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 3 個重點: 你所知道的「筆記工具」,早就演化成不同的物種 知名的筆記軟體「Notion」跟「Obsidian/ Roam Research」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我怎麼搭配使用不同的筆記工具?(以 Notion 和 Obsidian 為例) 雖然大家都稱呼寫筆記的軟體為「筆記軟體」,但這些工具的使用已經出現了分化,不能單純用某幾項功能比較。 南開大學情報學博士 - 王樹義 曾在一場 Clubhouse 的對談中提到他的看法: 如果用生物學比喻,近年的筆記軟體已經演化成不同的物種,雖然它們的外表看起來都一樣是做筆記的,但是核心功能早就是天壤之別。 舉例來說,手機內建的備忘錄相信大家都用過,雖然作業系統不同 (Android, iOS) ,但介面與功能大同小異。 可是手機備忘錄跟專業的筆記軟體如 Evernote, Notion 就完全不同了,後兩者在組織與管理筆記的能力,完全超過手機備忘錄能做到的功能。 表面上都是紀錄文字、想法的工具,但能處理的事情截然不同,相信大家也能慢慢體會到這種「物種差異」的感覺了。 就我自己使用超過 10 款不同筆記工具的經驗,核心功能可以歸納成 3 大類: 紀錄臨時性想法:例如備忘錄、Drafts、Google Keep 捕捉與組織訊息:例如 Evernote、Notion、OneNote、Bear 連結想法:例如 Obsidian、Roam Research、RemNote、Craft 請注意,這樣的分類法只是依據該筆記工具最凸顯的特點做區分,並非指該工具只有該項核心功能。例如 Evernote 也同時有「紀錄臨時性想法」與「連結想法」的功能,只是在「捕捉與組織訊息」更為突出。 在選擇工具時候,最重要的是「釐清需求」 - 也就是你到底想用這項工具來做什麼。 你是想用來單純紀錄雜事?用來存放文件?組織資訊並分享給其他人看?整理想法幫助思考? 我跟許多人聊天時發現,大家常會說:「告訴我一款筆記工具可以處理所有狀況,我只想使用這一款工具。」 但是從來沒有人限制你只使用一款工具呀!就算是同類型的工具,因為主打的特點不同,使用起來當然不見得適用於所有人。 這也是我在 《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的軟體工具?使用生產力工具的思考.https://medium.com/pm%E7%9A%84%E7%94%9F%E7%94%A2%E5%8A%9B%E5%B7%A5%E5%85%B7%E7%AE%B1/%E4%BD%A0%E6%89%80%E7%9F%A5%E9%81%93%E7%9A%84-%E7%AD%86%E8%A8%98%E5%B7%A5%E5%85%B7-%E6%97%A9%E5%B0%B1%E6%BC%94%E5%8C%96%E6%88%90%E4%B8%8D%E5%90%8C%E7%9A%84%E7%89%A9%E7%A8%AE-1113812622e8上一篇读书盘点|2022年世界读书日下一篇第三周刊_No.34|母女之间:阿克曼、波伏瓦、费兰特,她们这样书写母亲下一篇第三周刊_No.34|母女之间:阿克曼、波伏瓦、费兰特,她们这样书写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