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與行動計畫
學習的目的是改變行為與思考
本次作業
- 做適合的事情
- 從週回顧、月回顧找出享受的事情。(
感謝日記
) - 從享受的事情設立準確的目標(
第三週作業、未來需求
)
- 有效查找
- 從資料庫頁面一眼望去就知道這頁面的功能(
週總覽、工作日記......
) - 從資料庫欄位就能知道重點是什麼。
- 回顧的時候用搜尋的方式能夠輕易透過關鍵字查找到需要的資料。(
icon 識別、關鍵字
)
- 精準回顧
- 量化工作時間,回顧時更輕易能夠知道自己該如何優化。
要點回顧
自問自答(Taggle) / 重點精簡
時間管理的目的是什麼?
做適合的事情,而不是把不適合的事情給做對 → 減少無意義的工作 →
回顧
而不是拼命做事。週回顧與月回顧的目的是什麼?
覺察我享受的事情與熱情。
任務管理系統的 2 個目標?
任務管理
、有效查找
為什麼需要量化工作時間?
在回顧的時候能夠反思自己花了多少時間,有沒有進步或退步,下一次要如何修正。
站在終點去看現在的狀態,還有過去的累積;時間管理是在管理我們生命該往哪去。
重新思考
如何做適合的事情?
- 根據目標做事。
- 做重要的事情。
- 做自己熱情享受的事情。
筆記區域
用自己好理解的話紀錄
第一週思考
- 橘子:Toggle 折疊測驗
MVP
AnnieFly #9316- 同步頁面讓人不迷路
- 顏色層次感
時間管理是什麼?
- 目的:做適合的事情,而不是把不適合的事情給做對 → 減少無意義的工作 →
回顧
而不是拼命做事
- 方法:回顧與反思
- 週回顧、月回顧 → 我享受的事情
- 量化工作時間 → 察覺並優化(不用每件事情都量化)
不是要榨乾時間去做一堆事情,而是讓每一件我所做的事情都能被妥善回顧管理。
- 思維轉換:時間管理系統 → 任務回顧系統(
任務管理、有效查找
)
站在終點去看現在的狀態,還有過去的累積;時間管理是在管理我們生命該往哪去。
TTL 日記法
- 感謝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以及找到自己的熱情。
資料庫設計誤區
- 不同種類的東西都塞進資料庫,變成大雜燴。 → 運用
關聯
去解決。
快捷鍵
十 + 文字:可以關聯欄位。
[ + 文字:可以把別的頁面關聯過來。
規劃自己的任務管理系統
優點
- 個人化。
- 連結更大的知識系統。
缺點
- 不是所有東西都要用 Notion 硬幹。
透過
回顧
,重新思考需求 & 回到目的。一天的開始在於
睡前
。作業目標
- 初級、中級、高級
- 增加人物故事厚度,挖出更多潛在需求。(
想像未來需求、問題
)
一個好的系統會有流程說明。
解構和優化:
定位:
- 能夠極簡,也能複雜。不必要多
/page
新開一個頁面,點擊即可輸入。
- 用資料庫能做到:
篩選功能
、多種檢視
問題:處理單個任務很方便,但難以系列回顧 → 第三週(知識系統)
優化:怎麼做一個點子庫放在旁邊?
- 運用
/cr
(create linked database)
定位:
- 兩種維度:執行狀態、內容種類
- 多一個「待回顧」的狀態,提醒自己多看看、多想想後再發佈,或者發佈後回頭看
- 日曆檢視:快速一覽整個月的內容發佈狀態(同樣邏輯:客戶管理、學習記錄)
問題:能做到單篇回顧,但系列的回顧不容易,但有日曆檢視變得好一些。
優化:
- Q:
區塊模版(template button)
與頁面模版(template page)
的差異?(💎)
A:
- 資料庫是由頁面組成的、頁面是區塊組成的
- 資料庫模版按鈕 → 新增頁面(快速替換 ICON)
- 模版按鈕 → 新增區塊(作業迭代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