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學術型筆記,常常會陷入不知道該怎麼記錄,怎麼辦?
00 分钟
2021-6-23
Notion 功能更新/勘誤
參考課程單元
回答狀態
已解決
回答者
黃豊凱 (Kevin)
發問平台
Facebook 社團
新功能或介面
新功能或介面
最後更新時間
Jun 23, 2021 02:18 AM

原始問題敘述


問一個比較偏向該如何做筆記的問題。想問大家都會怎麼做學習筆記,自己做筆記的過程常常會陷入不知道該怎麼記錄比較好。
通常在做比較學術性的課程筆記的過程中 (例如 程式開發),有時候記的太細,感覺把書本的內容快記錄了八成,但只記錄自己覺得需要記錄的東西,又感覺會漏掉很多應該被記錄起來的東西。
所以常常筆記記一記就會卡關,然後半途就放棄,只能試著透過大腦來記憶。想問老師或是社團的大家,有沒有什麼比較建議的方向,如果有推薦的學習資源、書本也歡迎大家分享
 

解決步驟說明


雷蒙作法:

如果是很難輸出產出作品的課程筆記,我會盡可能把內容變成「自問自答」。也就是運用雙欄,左欄是內容,右欄用折疊列表(Toggle List)寫問題,展開後是答案。這樣可以不斷複習,也是一種「輸出」。
我另外拍了一支影片,跟做了筆記範本供你參考。

Kevin 作法:

關於「學術性、程式開發」筆記的作法,課程中的漸進式總結、康奈爾筆記法我覺得你都可以試試看。而我自己對於程式開發的筆記,我會建議透過教學的方式紀錄會更好
有時我們都會有個誤解就是「學習時邊紀錄筆記,就完成了筆記的工作」,但其實真正筆記發揮他的效益,會是在後續整理、吸收、重新製作成不同的筆記呈現方式的過程中。
舉一個很實際的案例:我最近在學習區塊鏈的應用開發,我在邊爬文編寫程式嘗試過程中,我自己是會把我做過的步驟、參考資料全部記錄下來,這是第一輪
當我嘗試成功一輪之後,我會開始把那些參考資料中確切我有使用到的內容或步驟,拿出來集合成一個完整筆記,這是第二輪
最後我會透過教學的方式,開一個 Notion Page 來把這些步驟轉化成教學的口吻,讓未來的我自己回顧可以看得懂,這是第三輪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程式開發人員會寫技術部落格,而那些部落格很多內容又都只有他們自己看得懂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目的不一定是經營,大多都是從紀錄、教會未來的自己出發的
 
講那麼多,幫你統整一下步驟:
1. 第一步驟 - 邊學習邊紀錄學習的歷程與參考資料
2. 第二步驟 - 回顧學習歷程與資料,找出精華與真正有用的部分
3. 第三步驟 - 用自己的話、教學的口吻重新整理
 
其實看到最後結論,就知道跟課程知識管理章節中的「漸進式總結」非常相像,因此同學真的可以好好實作看看漸進式總結那五個步驟,學會活用後會非常有幫助的
漸進式總結的額外補充參考資料:
 

相關參考資料(圖片、影片、文件、其他資源)


上一篇
读书盘点|2022年世界读书日
下一篇
第三周刊_No.34|母女之间:阿克曼、波伏瓦、费兰特,她们这样书写母亲